2. 信任。动荡的时代,消费者更青睐发出可靠性和持久力信号的品牌。比起千篇一律的电商平台商品详情,DTC 品牌的官网建设使其更具备信任度。
3. 数字频道。主要指传播的数字化。疫情期间的变化就是直播的兴起,无论是中国或是海外。
4. 交付。显然,疫情期间线下渠道的交付是个大问题,相对来说线上渠道的交付受到的影响要小一些。
5. 客户支持。主要指品牌与客户能够在线上沟通,完成售前咨询、售后客服等支持。
在疫情中取得这样的成绩,无疑是令人振奋的。这五点总结,也很有启发意义。但是,为什么 DTC 品牌的概念传入国内好几年了,依然没有流行开来?我们对于新概念的接受度,特别是对于一个有价值的新概念的接受度,绝对是非常高的。
抛开浓重的翻译腔,我们或许早就在国内见识过 DTC 品牌。
不设线下渠道,不入驻电商平台,官网直销,口碑营销。这不就是当年的小米和凡客吗?
不过后来人往互联网思维里硬塞了太多的内涵,以至于再也没人能说清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。兜兜转转,如今反而是 DTC 品牌的表述更为精准。
小米已然是世界 500 强,但它还是 DTC 品牌吗?2012 年底,小米入驻天猫,次年的双 11 登顶销售冠军。在那之后,哪一年的双 11 排行榜,没有小米的位置?2015 – 2016 年,小米销量下滑,背景则是 OPPO、vivo 在线下渠道的崛起。痛定思痛,小米恶补线下渠道,伴随着直营店创造出 27 万的惊人坪效,授权店数量也达到四位数,小米成为第一个销量下滑后成功逆转的手机品牌。2018 年 Q3,知情人士透露,小米线下渠道的销售收入超过线上渠道。
成功的 DTC 品牌,终究会摘掉 DTC 的帽子。所谓的风格,是竞争不完全的产物。在高度竞争的博弈中,正确的打法只有一种,没有风格,更没有花招。
有人说 DTC 品牌的流量是真正的私域流量,毕竟是自家官网嘛。我并不同意。单是在自建的渠道成交,并不能算作私域流量。私域流量的重点在于高频的、可持续的流量运营。浏览、交易的关系太浅,私域流量往往需要好友关系来承载。
但 DTC 品牌的确天然适合做私域流量。比起电商平台,它在私域引流上受到的限制较少,可使用的方法更多。而且,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是更高的,不像电商平台那样品牌个性尽失。
沉淀私域流量,在自有渠道变现,更是将交易成本降到极低!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下,小程序部分替代了官网的作用。寻客无忧在做的一件事,就是打通企业微信和小程序,让品牌在私域完成商业闭环。
与其在意是不是 DTC 品牌,不如及早开始做私域流量。
评论(0)